淺談幼兒自我構建和人類傾向
教育,是要用來豐富我們的生命,保護我們的生命的,而且教育是要順著人類發展的法則,來對人的生命提供幫助的。如果說是對生命的教育,就不只是要幫助我們身體發育,也要幫助心理的發展。那麼,我們必須思考:什麼是人的本質?孩子的需要是什麼?心智發展是不是天生的?蒙特梭利博士說:「說我發明這套蒙特梭利教學法其實是不對的,因為我並沒有『發明』,我只是研究孩子,然後把孩子本身的表現整理出來而已。」
蒙特梭利博士在實踐的過程中,意識到人類的構建是很關鍵的,她指出每個個體都會建構自身的人格,是源自於與社會的互動來完成的自我構建,無法由別人替代自己來完成。孩子有自己的能力、理解力、智力,他們喜歡自己操作、動手完成,六歲以下的孩子還有特殊的適應性,在生活中吸收並適應當地的行為、文化,幫助自己成為環境中的一份子。成人必須滿足孩子特定時期的需求,透過有準備的環境,移除成長中的阻礙,成為孩子與環境中的橋樑,使他們更好地進行連結。
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建構,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發展階段的人類特點。蒙特梭利觀察人與生俱來的特徵,將它稱為「人類傾向」。
探索:利用自己的動作、感官體驗,幫助擴大舒適圈。
定位:由探索延伸出來,觀察自然現象,瞭解事物間的關係。
秩序:秩序幫助我們看到事情的模式、節奏,不管是物理或社交、智力,都有秩序存在。
工作:有意義、目的的活動,獲得更好得專注力,去發展各項人類傾向。
操作:手作為工具,幫助人類探索,發展智能。
交流:語言變重要的社交工具,運用語言講述想法、經驗、感受。
群居:很多時候希望跟社會連接在一起。
抽象:抽象的基礎建立在具體感官體驗上。
想像:利用腦中抽象的想法,產生具體的工作,創造新的事物。
重複、精確、完美:透過不斷重複,讓動作更準確,更接近我們的想像。
估算:在腦內進行估算,在環境中進行調整。
獨立:六歲前- 達到生活自理的能力。隨年齡增長達到智能上的獨立、社交上的獨立、 金錢上的獨立。
不同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,是與生俱來的,每個個體都有潛能,差別在於有沒有機會將潛能發揮出來。成人要做的是認識孩子的這些傾向,預備好的環境,激發生命,任其自由發展,讓孩子在我們的協助下去滿足人類需求,尋找生活所需,將這些特點發揮到極致。
我們應該肯定兒童的內在價值,並提供適合精神成長的環境及足夠的愛,成長成一個能夠適應它成長環境、文化、地域、時間的人,那麼,全新的孩子將展現其驚人特質,對改善世界將大有貢獻。首要關注的點是:孩子這時候需要什麼。而不是幫助他們,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。
從最基礎的理論開始學習,是為了在看待孩子行為時,能以不同的角度,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每個階段孩子不同的內在心理,我們無法代替孩子去構建自己的人格,但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精力,創造更多機會給予他們去經歷,完成自我構建,進而真正參與到社會生活中。